什么是宮頸糜爛,是不是一種疾病?
先了解什么是宮頸糜爛?100多年前,當醫生可以觀察到一個女性的宮頸顏色發紅的時候,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看著像皮膚濕疹樣的糜爛,就把我們這一社會現象叫作了“宮頸糜爛”。宮頸構成柱狀上皮,子宮頸口由鱗狀上皮構成。2者會合的區域稱為鱗柱交界,其位置並不是成不變,跟著雌激素水平、春秋、內分泌等有所挪動。在青春期和生育期,特別是妊娠期,柱狀上皮會外翻至宮頸外口,由於柱狀上皮細胞比較薄,毛細血管會隱隱滲出,因而會顯現白色,宮頸糜爛會癌變嗎。
子宮頸癌死亡率很高,為此,早預防宮頸癌及定期做好子宮頸癌檢查很有必要。那么宮頸糜爛到底是不是病?“糜爛”這個詞威力巨大,普通人一聽到宮頸糜爛這個詞,就已經想象到“我的子宮開始爛了,如果不治的話,慢慢地整個子宮都會爛掉、發臭,別說生孩子了,可能就連來月經都會成問題”。宮頸糜爛,說到底,實際上是過去對宮頸的一種正常表現的錯誤認識。它不是一種病,而是對症狀的一種形容。但事實上沒有發生真正的糜爛,但由於激素,宮頸鱗狀上皮和宮頸外口內柱狀上皮在流離失所的交界處 - 薄柱狀上皮,柱狀上皮暴露更多的所以每當和更多的時間將公開潛在的血管,出現紅顏色。 雌激素後柱狀上皮遷移程度不同,屬正常生理現象。這種現象與宮頸炎不是一回事,與宮頸癌沒有直接關系,當然也不會影響生育能力。
國外已於上個世紀80年代陸續取消了“宮頸糜爛”這一術語,2008年,本科生的第七版《婦產科學》也將“宮頸糜爛”改稱為“宮頸柱狀上皮異位”。所謂的宮頸糜爛,實際上是宮頸的柱狀上皮在雌激素可以刺激下,周期性企業向外不斷發展和向內退縮的正常進行生理心理現象。所以說,宮頸糜爛就是由激素引起的,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。很多小女嬰剛一出生就有“宮頸糜爛”的現象,可剛出生的孩子哪裏會有宮頸損傷呢,那其實就是受到了母親懷孕時體內激素水平增高的影響,離開母體以後,女嬰的這種“糜爛”也就自然消退了。
相關文章: